消灭红脉穗螟,打赢槟榔产量保卫战
2018-08-242016年槟榔产业产值约300亿元,海南槟榔种植已超越橡胶成为海南产值第一的热带经济作物,截止2016年末,海南槟榔种植面积超过150万亩,农民种植年收入超过50亿元,成为海南约50万户近230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一、背景2016年1月,海南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寒流天气,最低温度达到了6-8℃,对当年槟榔的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使得2016年度槟榔产量减产40%以上。
2016―2017年冬季(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出现暖冬,各地平均气温19.0~25.1℃,普遍较常年偏高。全省冬季平均气温19.6℃,较常年偏高,为典型的暖冬年份。其中1月全省平均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海南省各地的降水量为8~276毫米,除琼海、万宁和屯昌不同程度偏多外,其余各市县均接近常年水平。到2017年4月底,各市县的降水量均比往年多。
2017年的自然气候无疑为槟榔的生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同时,光照、温度以及降雨带来的园内环境的相对湿度也有利于虫害的滋生和繁殖,对槟榔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017年3-5月,槟榔种植技术专家对槟榔病虫害病情监测及调研发现,红脉穗螟最早在南部地区已开花的槟榔园迅速蔓延开来,已经对全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调查情况
由于各市县的槟榔园都有受红脉穗螟的不同程度为害,2017年3月-5日,针对红脉穗螟进行一次全省调查,结果显示,全省有70.8%的槟榔园遭受到红脉穗螟的为害,总体非常严重。其中,重度为害的占19.4%,中度为害的占26.9%,轻度为害的占24.5%。
红脉穗螟虫害最早于南部地区的乐东、三亚和保亭发生并迅速蔓延致全省,对很多缺乏生产管理和及时进行虫害防治的槟榔的花苞造成毁灭性的损害,对槟榔的产量造成了直接影响。
图1 2017年海南省红脉穗螟虫害为害情况
三、红脉穗螟介绍
红脉穗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为槟榔的重要害虫,蛹长9~14毫米,赤褐色,背面密布黑色颗粒,沿背中线有1条明显的褐色纵脊;幼虫体长18~23毫米,体圆筒形,灰褐至黑褐色,头及前胸背板黑褐色,臀板黑褐间黄褐色;雌成虫体长12毫米左右,翅展23~26毫米,下唇须长,前翅灰绿色,中脉、肘脉、臀脉和翅后缘具玫瑰红色鳞片。
图2 红麦穗螟幼虫
红脉穗螟主要以幼虫蛀食槟榔花苞、果实及嫩叶,常造成花苞不能正常开放、果实脱落等。红脉穗螟具有隐蔽性强、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和周年连续发生为害等特点。过去几十年间由于该虫未严重暴发,一直被当作次要害虫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但近十年来随着海南省槟榔产业的发展,槟榔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该虫的危害程度加剧,所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槟榔的主要害虫。槟榔易受红脉穗螟为害的时期是佛焰苞开放前和幼果至中果期, 控制这两个时期的为害是全年防治的关键。
图3 红麦穗螟为害花苞
图4 红脉穗螟幼虫及被啃食的花穗
图5 红麦穗螟为害花穗
四、红脉穗螟的防治
槟榔种植技术专家在调查的槟榔园中随机选取了一个槟榔园进行红脉穗螟虫害防治的技术实施,该槟榔园位于澄迈县距澄迈县城36公里,园内地形平坦。槟榔园占地面积100亩,现有槟榔树约8000株,树龄15年,茎高6-8米,园内槟榔树当前已抽出第一穗花序的有50-60%。
该槟榔园红脉穗螟虫害对园内80%的槟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侵害,个别受害槟榔的花苞中红脉穗螟数量达几十条之多。同时在槟榔园内还发现内蚧壳虫、椰心叶甲、炭疽病等病虫害。
1、药物配方及用量
根据对槟榔园病虫害诊断的结果,本次使用的农药和页面肥包括噻虫胺、苦参碱、春雷霉素、磷钾一号(磷酸二氢钾)、流体硼共五种。
2、药物功效
噻虫胺和苦参碱主要用于防治红脉穗螟,同时可预防包括椰心叶甲在内的部分虫害;春雷霉素则是针对槟榔炭疽病进行防治;磷钾一号和流体硼用于补充槟榔生长所需营养,提高植株抗病性,防止落花落果。
3、准备工作
进行药物防治需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用水、打药机、配药桶、动力设备及工人等。
4、实施步骤
(1)配药
配药时,应按照肥料—生长调节剂—杀菌剂—杀虫剂的顺序进行配制,且农药和肥料应当分别稀释、配制。
其具体配药操作如下:按照计算出来的用药量,先在小桶中用少量水依次将适量的磷钾一号、流体硼充分溶解、稀释并搅拌均匀,再将小桶中的溶液倒入大桶中;再将春雷霉素、噻虫胺和苦参碱按用药量分别加入小桶中,用少量水进行充分溶解、稀释并搅拌均匀,然后转移至大桶;最后将大桶中的溶液搅拌均匀,即可将所得药液用于喷施。药液应当做到即配即用,放置过长时间可能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丧失,尽量避免还未配制的药品在太阳下暴晒,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
(2)调试设备
图6 配制好的农药及打药器械
施药使用的器械为由柴油机带动的动力喷雾器,连接喷药管进行喷药。使用前应当检查每个扣件,确定喷雾机与马达都稳固地装在架子上,保证两个皮带轮装于一直线上,皮带松紧适中(将手指用力按压皮带中间部位,可下压0.5-1厘米的间隙),检查所有管子的接头,确保每个接头都已锁紧以防止拽漏,并检查机器是否有足够的机油、柴油,水箱中是否有水。然后,用清水进行试喷,启动马达,调整喷雾机压力,再打开出水开关,确定各处无渗漏,调节喷药管喷头,使清水以雾状喷出。
(3)喷药
确定所有机器运转正常后,可先关闭机器,待管中压力全部释放后再关闭出水开关,然后将吸水管和排水管放入配好的农药桶中,把喷药管拿至喷药地点进行施药。按试喷时的操作,先打开马达开关,再打开出水开关,将喷药管对准槟榔叶片进行均匀喷洒,重点喷施心叶和花穗(蕾),同时对槟榔茎干也进行一定喷施。喷药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机器中柴油、机油和水箱中水的剩余量。同时,每隔一段时间应搅拌桶中的农药,确保农药喷施均匀。
图7 喷药作业
(4)清洗
喷施作业结束后,须用清水继续喷洒数分钟,以清洗液泵和管道内残留药液,排尽泵和管内残余积水,再关闭马达和喷药管阀门,收好喷药设备。
(5)注意事项
· 应当提前关注当地天气状况,尽量保证施药后4小时内不下雨,以防药效受到影响;
· 应在天气晴朗,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的情况下作业,施药时间应在上午10点半之前,下午3点半之后,以防温度过高发生药害;
· 工人施药时应当佩戴口罩,并且喷洒时应注意风向,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顺风喷洒,以防止中毒;
· 对同一虫害防治所使用的药物应在连续施用两次以后要进行药物配方的更换及调整,以避免虫害产生耐药性。
五、加强生产管理
目前,海南各地槟榔已进入开花期,即将迎来坐果期,在近两年良好的市场行情下,槟榔的产量能否保证直接影响到槟榔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因此,对红脉穗螟虫害的防治不仅要进行药物有效防治,还应按照《成龄槟榔园栽培技术规程》以及《成龄槟榔园物候期栽培月历》,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农业管理
(1)合理施用肥料,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土壤肥力。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有机肥施肥力度,提高土壤肥力状况,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槟榔树体营养。
(2)清园。搞好槟榔园卫生,清除园内病死叶片和落地的花枝、果实等,将染病组织集中烧毁,并进行掩埋处理。
(3)除草和覆盖。在槟榔树植株滴水线(植株周围约0.6~0.8米的圆状范围)范围内每年应除草2次,时间可设在3~4月份、7~8月份。在5~9月份,根据园地杂草长势情况,对槟榔树滴水线范围外进行2~3次的割草处理,刈割后的杂草进行园地地面覆盖。
(4)灌溉。有条件的槟榔园可根据实际情况铺设灌溉系统,如滴灌或微喷系统。加强田间灌溉,保证花芽的正常生长发育,避免出现因缺水而导致花芽干枯,落花落果等现象的发生。
2、做好病虫害监测
槟榔的病虫害防治最理想的是群防群治,更有助于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的交叉传播和蔓延,而且随着温度、空气湿度、降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也会不一样,因此,加强槟榔园的管理,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就能提前进行防控,降低成本投入和减少损失。
3、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增进槟榔种植户、政府、技术专家等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构建槟榔病虫害预警系统,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病虫害病情监测、预警及防治的快速反应体系。